飛機通訊雷達的軍標淋雨試驗必須按照GJB 150.8A-2009《軍標裝備實驗室環(huán)境試驗方法 第 8 部分:淋雨試驗》執(zhí)行。該標準把“淋雨"拆成三種程序,飛機雷達常用的是程序I(降雨+吹雨)和程序 II(強化噴水)。下面用“可落地"的步驟講清楚如何用軍標淋雨試驗箱完成測試。
一、試驗箱選型和準備
1.設備能力
降雨強度:0.5–5 mm/min(噴嘴陣列可調(diào))。
風速:≥18 m/s(需吹雨風機,模擬高速飛行迎頭風雨)。
噴嘴:Φ6.3 mm 銅質(zhì),距試件表面0.5–1 m,擺角±45°。
試件轉(zhuǎn)臺:承重≥200 kg,可360° 連續(xù)旋轉(zhuǎn)或每90°停頓。
2.預處理
試件置于:工作狀態(tài)(通電待機或發(fā)射/接收模式)。
溫差控制:試件表面溫度比水溫高10 ℃±2 ℃,利用箱內(nèi)預熱或紅外燈實現(xiàn)。
安裝姿態(tài):與裝機方向一致,使用真實支架或等效工裝,確保電纜、天線罩、散熱口暴露在外。
二、程序 I:降雨+吹雨(常用)
步驟 1:參數(shù)設定
降雨強度:2 mm/min(可覆蓋0.5–5 mm/min 區(qū)間)。
風速:18 m/s(對應 65 km/h,直升機或低速固定翼)。
試驗時間:30 min/面;雷達通常4面,共120 min。
步驟 2:風向、雨向同步
雨與風同向,噴嘴與雷達天線罩成45°俯角,模擬迎頭雨。
步驟 3:中途檢查
第20 min 停機2 min,檢查天線罩內(nèi)部是否有滲水;繼續(xù)剩余10 min。
步驟 4:旋轉(zhuǎn)換面
依次將雷達90°、180°、270°旋轉(zhuǎn),每面重復a)~d)。
步驟 5:功能驗證
每面淋雨結束后立即開機,檢查發(fā)射功率、接收靈敏度、VSWR;
記錄任何性能漂移>±1.5 dB 或失鎖現(xiàn)象。
四、試驗后檢查與判定
1.外觀:天線罩無裂紋、無脫膠、無滲水痕跡。
2.內(nèi)部:打開波導口、功放盒,棉簽擦拭無水跡。
以上關于飛機通訊雷達怎么使用軍標淋雨試驗箱的介紹,先到這里。